中考倒計時!一診有何用?
和考高中有直接關系的考試,有五種:診斷考(零診/一診/二診)、體考、會考、實驗操作考、中考統考。
第一種和申請指標到校有關,后四種和中考升學成績有關,這兩項都關系著能不能進高中,和進哪所高中的問題,作用十分直接。
初二下期末考試(零診)和地理、生物會考已經考過,已成定局,接下來最近的一次考試就是初三上期末考試,也被稱為“一診”(高新區稱為零診)。
據說,武侯區1月9日考試,估計另外幾個區時間也差不多,因為初三年級16號就要放寒假了。
“一診”是什么,以及有何作用,本期來講講這兩個問題。
“一診”是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的簡稱,往常都是區內統一考試,試卷、評分等都相同。去年因為雙減,基本上由各個學校自己組織,就沒有“一診”成績。
“一診”考試涉及的科目,第一次和中考統考相同,語文、數學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全齊了。初二下期末考試(零診)沒有化學,化學是要初三才開始學的,因此“一診”有“小中考”之稱。
評分標準也對標中考,語數英每科150分。物理A卷按照50%計分,加上B卷20分,物理總分為70分;瘜W按照50%計分,總分50分。五科滿分總分為570分。
因為是區內統一考試,成績公布時各區還會劃出分數線,類似重高線、普高線的作用,便于考生參照評估個人水平。不過只限自己區內,無法判斷在“5+2”區的水平如何。
高線一般指重高線,低線一般指普高線。個別區名稱有差異,例如武侯區A優線指600分線、B優線指重高線、C優線指普高線,高新區的高線指四七九線、中線A指重高線、中線B指普高線。
叫法不同,意思一樣,別被迷惑了。兩條線的就重高線、普高線的意思,三條線的后兩條就重高線、普高線的意思,第一條就600分線或四七九線。還有個簡單的區分辦法,問老師。
假如A同學五科成績相加450分,區內劃的重高線是411分,說明A同學成績屬于重高線上的水平。
根據“一診”成績粗略判斷自己成績水平,是其作用之一。往年有家長在咨詢學校時,學校也是根據成績與劃線的分差,來評估考生水平,“一診”“二診”都是如此。
還是以A同學舉例,450分超了411分的重高線39分,對比高中往年中考錄取線情況,和川大附中新城分校、田家炳中學、華西中學等相近。想要簽約的話,這種算法也是評估成績的一種辦法。
這是“一診”成績的兩種作用:評估成績、爭取簽約,接著重點說說另外一種作用:申請區指標到校生。
想要申請指標到校生,首先要滿足四個基本條件:戶籍在本招生區、小升初時沒有擇校、有3年連續就讀學籍(轉學2年)、完成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。
招生區“5+2”區屬于一個大區,其它區域各是一個招生區。小升初沒有擇校指的是按照政策升學,比如搖號、統籌這種就屬于沒有擇校,與政策不符的均屬于擇校生。
符合基本條件的,就可以申請區指標,學校在分配時,大的原則是根據綜合成績、指標名額來,在本校成績排名越靠前,越有可能申請到更好的高中、班型。
各個區參考的成績有所不同,例如錦江區20%零診+40%一診+40%二診,青羊區40%一診+60%二診。2022年武侯區初一初二上下冊期末成績各占10%,二診占60%。
有的區就沒看一診成績,網上收集到的信息有:
青羊區15%七下+25%八下+60二診,武侯區10%七上+10%七下+10%八上+10%八下+60%二診,高新區10%七下+20%八下+70%一診(相當于其它區的二診),天府新區20%七下+20%八下+20%一診+40%二診。
明年會參考哪些成績以及比例,目前還未知。估計對七、八年級成績參考比例不會太高,主要還是看一診、二診成績。所以,還是要好好準備接下來的“一診”,和5月份的“二診”。
總結一下,到這里就說了“一診”成績的三種作用:評估成績、爭取簽約、申請區指標到校生。
拿到區指標的學生,不用中考,高一直接進入簽約班型就讀,避免了中考風險,還是挺不錯的(學霸另論)。
備注信息:“院校+年級”
可以獲得2022年強基報考答疑
咨詢小升初、初升高、大學強基計劃、知名大學自主招生:028-69751406